>>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精细布局 撑起“幼有所育”蓝天——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言
2025-04-15 08:56:45   来源:华兴时报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今年,多名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我区托育服务,积极提交提案建言。

  加强托育人才培养 做好托育服务支撑

  高素质托育人才队伍是推动托育行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保障托育服务供给及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更是托育服务发展的核心要务与战略重点。

  “但目前托育相关职业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只能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养体系和晋升通道不完善,薪酬待遇水平较低,普遍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职业归属感不强,从业人员流失率高。”自治区政协委员高继飞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和规范托育服务的提案》,呼吁建立托育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托育行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托育相关学科建设,在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推进产教融合,组织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与职业院校合作,建立职业院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基地,承担婴幼儿照护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及继续教育任务,提升托育服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依法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自治区政协委员施振忠认为,应建设我区托育从业人员培训在线系统,集合我区优秀专家力量,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均需要通过在系统上登记在线学习、智能训练、实操实训等,最终形成托育从业人员档案,可清晰查看从业情况、专业技能等,并记录黑白人员名单。

  加强公立托育机构建设 解家长“后顾之忧”

  “加大公立托育机构建设,是能有效解决当前年轻父母育儿成本高、压力大、隔代抚养问题多、保姆照护价格高家长不放心、孩子孤独玩伴少等诸多现实问题的惠民政策。”自治区政协委员孙云霞提交《关于加强公立托育机构建设的提案》,建议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根据管辖人口设置托育机构,解决本单位内部适龄家庭需求,根据条件可面向社会开放招生。在提高托育服务设施覆盖率和达标率的同时,要重视日常托育与寒暑假托育的衔接问题,建议从资格认定、临时牌照发放等多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空间,外聘专业托育人员,开展临时托育服务,解决本单位内部职工假期托育需求;同时支持托育机构以市场化价格开展假期托育服务,降低社会家庭低龄儿童的托育压力。

  如何做好对托育机构的政策扶持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工作?孙云霞认为,应定期开展托育政策和扶持补助资金督查,由卫生健康委承担督查责任,每年定期就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和效果开展督查工作,避免政策停留在“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现有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从业人员日常工作流程,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加强保育员、婴幼儿照护等专业(工种)技能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在婴幼儿日常照护、膳食营养、早期智力开发、活动训练、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护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托育服务是促进女性职育平衡、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的重要手段。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和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来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将0岁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政府规划及列入政府财政公共预算,推动政府将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助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社会服务’类,增加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属性,以利于提高托育服务的覆盖面和保育教育水平。”自治区政协委员曹智莉在提交《关于进一步促进普惠托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快推进公办托育机构的建设,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等方式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托育机构,以满足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

  在强化社区资源网络链接,推进家庭托育点发展方面,曹智莉建议依托社区现有场地、设施等闲置资源,建立一批托育服务网点,为社区内0岁至3岁婴幼儿提供专业规范的优质托育服务,满足本社区育儿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宣传,增加街道和社区对社区内托育服务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积极构建社区普惠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托育点的邻里互助作用,持续打造“方便、平价、优质”的社区家庭托育点特色优势。“要尽快出台有关标准规范,明确各类托育服务机构目标定位,从托育服务机构资质、人员素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使托育机构的建设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积极开展托育机构服务质量动态评估,发挥评估对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的鉴定、诊断、改进、激励和导向作用,改进托育机构的服务内容,提升其服务水平。”曹智莉说。(蔡睿晓)


【责任编辑】:包瑞